如何预防教师子女“灯下黑”?有孩子的老师都看看
01
缘起:各种教师子女现象折射出“灯下黑”问题
案例一:小涛妈妈是学校的校长,平时工作很忙,小涛的学习全靠自己。只有在期末考试后,校长妈妈才会关心一下孩子的成绩。一次,小涛考试失利,找他了解情况时,小涛哭着说:妈妈平时太忙了,晚上一直在书房里,我就是要考得差一点,这样她才会关心我,哪怕骂我几句啊。
“灯下黑”——工作繁忙的校长妈妈,没有精力关注孩子。
案例二:小敏是教师子女,她的天资一般,而且也不是很努力,但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她不惜通过抄作业的方式完成作业,提高正确率,被发现后,她“诚恳”地道了歉,但是没有多久,她再一次“铤而走险”。她的爸爸也是老师,平时对她要求严格,经常拿班里最优秀的孩子跟她比,但是她一直很难改变。
“灯下黑”——教师家长攀比心理,忽视孩子心理健康成长。
案例三:小莉是教师子女,平时享受很多特权,比如早上经常迟到、座位永远前三排、三好学生永远都有她的份,因此很多同学都对她很不满,逐渐疏远她,更不用说有好朋友了。长此以往,小莉觉得很孤独,性格逐渐走向内向。可作为任课老师的妈妈却未能及时察觉。
“灯下黑”——特权加持,享受优待的背后,出现了不易察觉的交往问题。
案例四:初三时,浩被送到某辅导中心进行一对一的补课,辅导他英语的是一位刚大学毕业不久的女老师。谁料浩却和她日久生情,导致浩各科成绩直线下降,中考成绩一塌糊涂。此秘密高一时才被发现,教师妈妈勃然大怒,坚决要求浩和她断绝来往,浩和家人的关系一度异常紧张,甚至曾离家出走。最后,浩终于妥协,但他们暗地里依然保持着秘密交往。
“灯下黑”——青春期沟通不畅,处理问题强压政策,造成孩子阳奉阴违。
在这些日常生活中鲜活的案例里不难发现,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虽然自身拥有丰富的教育经验,但对自己子女的成长问题却没能及时察觉;虽然教育管理班级学生成竹在胸,但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却并非一帆风顺。这样的教师子女教育“灯下黑”问题怎么解?
02
探因:教师子女教育“灯下黑”缘何而生?
这样的教师子女教育“灯下黑”缘何而生?我们要从教师自身、教师家庭和社会三方面来分析。
教师自身的原因:
一是角色的迷失。教师家长,在学校是教师、是班主任,在家里的身份应该是父亲和母亲。而我们有些教师家长在家里常常是摇摆在两种角色之间,使得自己的孩子经常产生心理错位,无所适从。
二是精力的牵制。教师是一个为人梯、为社会奉献的职业,我们有些教师,特别是知名教师,他们把自己全部的爱心和精力都投入到钟爱的事业和学生身上,而对自己的子女关注较少,从而导致自己的孩子得不到及时指导和帮助。
三是期望的强加。有的教师对自己的子女期望太高,要求太高,不考虑孩子的个人兴趣与爱好,而是不切实际地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这种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往往会使自己的孩子失去发展的动力和愿望。
四是耐心的缺失。有的教师对自己的子女教育缺乏耐心,批评多,鼓励引导少。久而久之,不仅子女听不进教师家长的训斥,还可能产生对立和抵触的情绪,有了逆反心理也就不足为怪了。
五是方法的缺乏。有的教师不研究思考教育子女的方法,特别是出现问题以后,不能够客观地分析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而是一味地指责训斥自己的子女,这样肯定于事无补。
六是攀比的作祟。教师作为知识分子,比较好面子,对待子女的教育也有攀比之心,将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自己的面子,无形中给孩子施加了压力,也用分数捆绑了自己,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孩子学习兴趣不浓。
七是特权的加持。个别教师自己有“特权”思想,总以为孩子在自己学校上学,所有的机会都想给孩子争取,要么导致孩子不堪重负,要么导致孩子不劳而获,对于孩子成长极为不利。
教师家庭的原因:
一是教师家庭往往有依赖思想,总认为有教师爸爸或妈妈,学习的事情就应该由ta管,其他人都当了撒手掌柜。凡事都交给当教师的爸爸或妈妈,让ta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重压力下情绪波动,教育效果不好。
二是教师家庭中也有不懂教育的成员,与正确教育理念唱反调,导致家庭教育不一致,让孩子钻了空子不认真对待学习。
三是教师子女本身有优越感,不能摆正自己的角色,在校在家的角色不清,对于父母的教育不能正确接受。
来自社会的影响:
一是教师工作常常会有“八小时”以外的任务,备课、批阅作业、完成各类表格、与家长沟通等常常会占用休息时间,导致教师花在自己孩子身上的时间少之又少。家长对教师的期望值越高,教师付出的努力越多,对自己孩子的关注就越少。
二是人们总说“教师的孩子学习好,因为教师会教育”,这种思维定势导致教师在教育自己孩子时无意识地给予压力,格外严厉。
三是教师的生活圈子中,常常以孩子攀比,对于同事的孩子以“你父母是老师,一定要……怎么能……”来教育,导致教师子女身边到处都是严厉的目光。
03
解惑:正确调整心态摆正角色克服“灯下黑”
无论什么原因,孩子还是需要用心教育的,那么教师该怎样正确调整心态摆正角色来克服“灯下黑”呢?
1.转换角色,不把工作带回家
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不论在学校是多么优秀的班主任或者老师,到家之后我们都是家长,尽量做让孩子喜欢的家长。一方面,教师要坚持不把学校的工作带回家,从而产生职业倦怠,不能因为学校的工作忽略自己的孩子,片面地认为自己是教师,自己的孩子肯定也会很优秀,而不去关注和陪伴自己的孩子。
纵观很多案例,很多教师忙于自己的事业,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教育事业和自己热爱的学生身上,把自己的孩子交给老人带,忽略到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对孩子的陪伴,等孩子长大之后,教师才发现管理孩子的黄金期已经过了,后悔莫及。
报纸上常常大肆宣扬某某老师用心照顾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孩子生病了都没有时间管,这是最真实的写照。因此,教师应该转换自己的角色,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分开,自己的孩子也是需要照顾和培养的,忽略和关注过多都不是明智的选择。
2.转变心态,做情绪平和的父母
有一个情绪平和的母亲是青春期孩子能够安然度过叛逆期的最重要因素。“无论你成绩如何,都无关我的面子问题,我不居高临下,我不盛气凌人,我不横加指责,我尽量少说唠叨的话,我时常用微笑看着你,你让你看到我欣赏你期待你。”这是家有青春期孩子的母亲必须经常在心里念叨的话。
虽然是老师,可是那是在学校里的身份,到了家里,就告诉自己,我到家了,我不再是个老师,我是个母亲,是孩子的亲人。
孩子成绩不好已经是既成事实,那么教师可以先做好最坏的打算,也许只能考个比较差的大学,那也没有关系,孩子以后的路还很长,教师不能因为孩子的成绩问题搞得母子关系紧张。
孩子进入青春期了,教师要沉得住气,如果我们说话一言不合就要冲起来,那么尽量少说话,我们要经常微笑着对待他,给他最平和的情绪。孩子说话没有轻重,我们不能太放在心上,这个年龄的他总是说话伤人,其实最是口是心非。我们要尽力帮他,但是要尊重他,而不是命令他。
3.转变心态,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
一方面,很多教师子女会下意识地认为:自己是教师,自己的孩子必定是天之骄子,应该和班级里最优秀的学生一样。因此,当给孩子讲题时,教师会下意识地认为,我已经讲完一遍了,身为我的孩子你怎么还没听懂?从而变得不耐烦,导致亲子关系紧张。殊不知,教师子女也是普通孩子,也需要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心态,不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优秀的孩子做比较。
4.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遇到孩子的问题,先问问为什么?以研究的心态对待,莫急莫躁,以平和心态对待,看看孩子的问题是属于哪种类型,再对症下药。例如,孩子因为学校作业多而厌学,就不要再罚其多做作业,而应该想办法让他找到学习的乐趣。
根据孩子的类型确定对孩子的期望值,例如,孩子若是慢热型的,就莫要希望孩子一下子就成为手快脚快的人。若孩子天生性格内向,就莫要孩子一下子就成为性格活泼开朗的人。若孩子的智力水平一般,就莫逼着孩子一定要成绩如何如何优秀。
千万不要因为好面子,爱攀比而把孩子当成了棋子,孩子就是孩子,他们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不是家长想把他们变成怎么样他们就能变成怎么样的,强扭的瓜不甜,强迫的成长只会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叛逆情绪,最终导致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恶化而一发不可收拾。
5.公平公正,不向同事要“福利”
教师子女在学校免不了要受到各个方面的照顾,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不能把同事的照顾当成“福利”。还没分班,就已经请班主任分给孩子班干部的职责,请同事让孩子坐前面,每到评优评奖时,便想让同事通融一下……殊不知这样的特殊“福利”,会大大引发其他学生的反感,养成孩子自私自利的性格。
04
金言:到了家,你的身份不再是老师
怎样防止教师子女“灯下黑”的现象呢?让我们来听听于洁老师对教师家长的忠告吧。